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聊城援青,用爱浇灌幸福“格桑花”!

来源:灌溉排水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6-2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侯晓 通讯员 姜灿 聊城报道 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到抱团发展、集约经营的新生活,从条件简陋的自建房到基础设施完备的美丽乡村,从看病难、看病贵到看得

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侯晓 通讯员 姜灿 聊城报道

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到抱团发展、集约经营的新生活,从条件简陋的自建房到基础设施完备的美丽乡村,从看病难、看病贵到看得上病、看得放心......在青海省刚察县,显而易见的变化呈现在方方面面,一幅幅幸福图景迎面而来。

这些,离不开聊城援青的付出。自对口支援刚察以来,聊城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薪火相传、扎根刚察,为当地发展贡献“聊城力量”。于是,我们看到一批批援青项目在刚察落地,一个个产业在刚察蓬勃发展,一张张笑脸在刚察大地绽放……

“党建+援建”!更有力度的帮扶,托起藏区群众暖暖的幸福

在青海大地,聊城援青干部披荆斩棘,同藏区群众一起挥洒汗水,播撒希望,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。他们,在高原上无私奉献,用爱浇灌着刚察群众的幸福之花。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组长、刚察县委副书记刘志刚就是其中一位。

党建促援建,携手共发展。走在潘保村中央,有一处党建文化广场,看上去格外熟悉而耀眼。之所以熟悉,是因为这样的党建广场在聊城处处可见。来到刚察后,刘志刚通过走访调研就发现,牧区党建工作开展得并不是很扎实,群众意识薄弱,观念落后。

“搞援建,必须先抓党建。无论是开展对口援建,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,还是加强援青干部管理组自身建设,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,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党的建设。”刘志刚说。于是,聊城援青干部管理组积极争取规划外资金50万元,在潘保村建起“聊海党建文化广场”。目前,广场已竣工投入使用。

这是党建文化在刚察县生动、形象、直观的体现,也是援青工作者开展“1+1”好支部共建行动直观的体现。“1+1”,就是1名援青党员干部“加”1个基层党支部”。只有党建工作做好了,党支部班子才能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;只有稳固了党的执政基础,才能让群众心里更有底。

6月18日,虽然正值夏季,但刚察县的气温很低,需要穿着秋冬衣物来御寒。和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,沙柳河镇潘保村洋溢着满满的暖意。“咱山东的干部来给咱们送温暖了!”看到刘志刚又来到潘保村,那肯定是又带来了惊喜。

潘保村是畜牧产业为主的纯牧业村,位于刚察县城以北1公里处,辖3个社,共有居民291户、1040人,劳动力665人。不过,由于年久失修,村中多数房屋都已成了危房,群众生活安全问题比较突出。而且,村中道路路况很差,一到雨季,出门就踩两脚泥。

2019年,聊城援青队伍在历年开展“村容村貌整治”、“高原美丽乡村建设”活动基础上,结合山东援建资金600万在潘保村继续开展“美丽乡村建设”活动,对村中集中点区域实施拆除破损围墙、破损大门、院内棚圈及新建院落大门、围墙、地坪道路、绿化设施及入户水厕等内容。

截至目前,施工单位正在进行入户水厕的基础开挖及管道铺设工作,预计9月底可全部完工。告别了过去的“脏乱差”,现在的潘保村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,道路硬化基本上全覆盖,实现水厕入户,卫生条件大大改善。刘志刚当场对潘保村的群众承诺,下一步还将继续协调规划外资金,推进村中亮化工作。

果洛藏贡麻村是刚察县另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。走进村中,我们可以看到,整齐干净的街道,错落有致的房屋,一望无垠的大草原,悠然食草的牛羊,倘若一幅唯美的草原牧歌图。在以往,果洛藏贡麻村的画风可不是这样。

近些年有哪些变化?果洛藏贡麻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夫旦立刻打开了话匣子。“没水、没电、没路。以前,我们村是一个贫困村,在党中央的关怀下,牧民群众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,水电路等都通了,现在,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。”他说。

走进村民索南才让家中,着实出乎记者的意料。藏族风情的壁饰,整齐有序的家居,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,吸引了到场的每一个人。“以前,我们住土房,没水没电,上学看病不方便,现在好了!想吃啥就吃啥,住得也好。国家政策好,帮扶力度大!”索南才让高兴地说。

据了解,果洛藏贡麻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也是山东援建项目,2018年3月10日开工建设,同年9月11日完成竣工验收。据刘志刚介绍,该项目共包括上下水入户、围墙大门新建、户内隔断水厕、储藏间、太阳能路灯、院区硬化及道路硬化等方面,总投资600万元。

文章来源:《灌溉排水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gps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23/850.html



上一篇:沙漠中的农场,取300米深地下水农业灌溉,被称
下一篇:日照市财金集团引金融活水浇灌“四新”项目

灌溉排水学报投稿 | 灌溉排水学报编辑部| 灌溉排水学报版面费 | 灌溉排水学报论文发表 | 灌溉排水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灌溉排水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