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我国新增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总数已达23项

来源:灌溉排水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7-0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中央广播电视网北京12月10日电(记者朱民)据中央广播电视中国之声《新闻》报道,国际排灌委员会当晚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8日,中国申报的4个水利工程全部中标。四

中央广播电视网北京12月10日电(记者朱民)据中央广播电视中国之声《新闻》报道,国际排灌委员会当晚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8日,中国申报的4个水利工程全部中标。四个水利工程分别是福建省福清天宝北、陕西省龙首区银锣鼓灌区、浙江省金华市白沙溪36堰、广东省佛山桑园围。

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立于2014年,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,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,总结传统灌溉工程智慧,提供历史经验和可持续灌溉发展的灵感。至此,中国的世界水利工程遗产总数已达23件,今年入选的4个水利工程有何特别之处?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意味着什么?

北京时间12月8日晚,国际排灌委员会第71届国际执行理事会网上会议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,以及全部4个水利工程中国宣布入选。

其中,天宝北位于福建省福清市龙江中段。因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,距今1300多年,故名。天宝北大坝长216米,高3.5米,其中150米为唐明两代老坝。宋代天保北用铁汁加固坝基。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大型淡水蓄水防盐水利工程。福清市水利局局长林爱光介绍,其建设使福清大面积农田免受旱涝灾害,为当地农业发展和人口聚集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林爱光说,天宝北地处乘潮段,守护龙江水势,排斥咸水,贮藏淡水,地处重点,选址精巧。它在航运、引水、灌溉、泄洪、排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更难得的是,在工程材料方面,天宝北选用鹅卵石、条石、铁等为主要材料,就地取材,注重环保。天宝碑遗产申报组成员何高光表示,天宝碑虽然历经数千年,但至今仍在发挥作用。他指出,天宝北地处弯道下游河势较高,利用弯道循环原理将水沙分离,靠重力灌溉清水。时至今日,天宝北仍保留着古老的项目布局。灌区覆盖福清龙江街道、海口镇等地14个行政村,以及东阁华侨农场、三花农业园区等,总灌区面积1.9万亩。

随着天宝北遗产申报的成功,福清市将进一步系统推进龙江流域综合治理,将龙江流域打造成福清的生态轴、景观轴、发展轴。

陕西省渭南市龙首运河历史悠久。始建于汉武帝时期,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。据陕西省渭南市洛汇运河管理中心水文专家权一平介绍,龙首运河最重要的科技价值在于其首创的穿山隧道建设“井渠法”。他说,井渠法是将竖井与地下涵洞相结合,解决穿越山地平原的难题,开创了隧道建设的先河。这是世界水利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

现代龙首渠银洛灌区已发展成为排灌系统完备的大型灌区。灌渠长248公里,受益农田74.3万亩,累计漫灌、改良盐碱地23万亩。 , 惠及灌区69万人。如今,原来的盐碱地已成为著名的“瓜果之乡”。

另一条入选的白沙溪36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。始建于东汉,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。之所以称为白沙涧三十六堰,是因为三十六堰建在同一条河上,从最上游到最下游跨越45公里,落差168米,起龙头作用。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规模上。 .浙江省金华市水利局局长金世刚表示,下一步要对36堰的保护和开发进行规划,建立一套机制,特别是保护政策,转变36堰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生态。两岸人民感受到了经济的价值,使他们通过36堰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。

我国此次入选的四个水利工程中最南端的是桑园围,横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。始建于北宋,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。水利部防汛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陈彦文指着佛山“雁桥正道”古亭壁画上的洪水痕迹说: “上面有两条水淹的痕迹,这两条高两米,1914年最厉害的在壁画上,四米的位置应该是1915年的。那么为什么桑元伟这么重要?没有保护桑元伟,洪水可以浸这么高!”

专家表示,以桑元伟为代表的区域“大包围”防洪理念在现代城市或区域防洪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和发展。作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,桑源围历史上灌溉了20万多亩农田,现在灌溉面积达6.2万亩,为农村繁荣提供了水利保障。

今年,来自印度、伊朗、日本、韩国、南非的10个灌溉工程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。目前,世界水利工程遗产总数达到105处,分布在16个国家。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表示,我国的水利工程遗产已成为世界排灌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名片。

陈明忠介绍,世界水利工程遗产总数已达105处,覆盖亚、欧、非、北、大洋洲等五大洲的16个国家。其中,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23项,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灌溉工程。是我国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、分布最广、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。

文章来源:《灌溉排水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gps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707/857.html



上一篇:“世界灌溉工程遗产”陕西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授
下一篇:佛山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

灌溉排水学报投稿 | 灌溉排水学报编辑部| 灌溉排水学报版面费 | 灌溉排水学报论文发表 | 灌溉排水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灌溉排水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