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海绵城市理念在池州人民东路改造设计中的应用(2)

来源:灌溉排水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图2 道路铺装结构设计图 ②“滞”。通过透水铺装不仅可以实现“渗”的理念,同样可以削弱降雨径流,延缓洪峰,避免短时间的暴雨使周边水位急速飞涨

图2 道路铺装结构设计图

②“滞”。通过透水铺装不仅可以实现“渗”的理念,同样可以削弱降雨径流,延缓洪峰,避免短时间的暴雨使周边水位急速飞涨,进而体现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中的“滞”。同样本次设计采用了下沉式绿化、现状绿化带设置植草沟等方式来实现海绵城市中的“滞”工程。在本次人民东路改造设计中,沿道路两侧路肩外的边沟设置植草沟(见图3),植草沟宽0.8m,深约0.3m(以路面为基准高度)(见图4)。不仅可以增大雨水的阻力,也可以降低雨水径流的流速,雨水汇流的时间就会增加,雨水最大流量的出现时间也会相对变缓慢,起到消减最大流量的作用。现在,我国大多数城市绿化工程项目的操作过程中,其路面高度大多数低于绿地高度,这样做没办法充分地吸收利用自然的雨水。而海绵城市的建设,需要具备较好的吸水性,所以为了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运行效果,其下沉式绿地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措施[6]。在人民东路改造中,道路中的绿地高程低于路面(见图5)。通过绿地的吸收以及植草对雨水径流的阻拦,实现了削减降雨径流和降低水量高峰的用途。对于机非动道路隔离带及道路外侧绿化带,如果两侧的地块稍高,导致了绿化带内的雨水无法排出,可在沟内设置雨水口溢流设施,将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雨水口排至雨水管道中。

③“蓄”。人民东路改造项目内存在一个湿地公园,公园的现状水系及规划水系十分丰富,公园通过人工挖掘,形成土壤中间凹陷而四周凸起的地形,通过净化后雨水可直接续存公园内。既可以充分发挥地形,因地制宜的储存雨水,也可以充分的将雨水用于公园植被的维护中,充分利用水资源,从而节约了生活用水。

④“净”。通过透水路面的雨水,经过土壤层层过滤和吸附,可以有效减少雨水中的杂质。土壤中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,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功能能够实现对水体的高效净化,即减少了水体污染,还能够补充地下水。而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化以及绿化带设置植草沟,利用绿化带里种植的植物实现雨水的“净化”目的。本设计还在雨水口和检查井处设置截污挂篮,它们能够拦截雨水携带的固体颗粒以及悬浮性物质,起到了对雨水的初步净化作用,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。

图3 道路主体横断面图

图4 植草沟大样细部图

图5 绿地大样图

⑤“排”。在传统城市中,一旦面临暴雨,城市的排洪能力十分低下,造成了城市内的大面积积水,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困扰。而通过大力发展海绵城市,可以很好的将雨水这个“包袱”转为城市“解渴”的财富。在人民东路改造设计中,至始至终都在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,对于排水方面的处理,一方面通过降低绿化带标高、路缘石开口改造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化空间,通过设置植草沟排向水系或湿地,减少城市内涝。另一个方面是按照常规的设计沿道路网铺设雨水管网,从而将暴雨及时排出。

5 结论

通过对老路改造,新建透水沥青路面、透水人行道、雨水末端处理等进行净化雨水。安徽地区在此工程之前尚无成功的老路改造设计和施工经验。同时本项目也是池州首批城市绿道项目之一。本工程的成功实施,为池州乃至安徽江南地区积累了一定的海绵城市及城市绿道经验,为今后类似的项目提供参考。

[1]颜利民.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[J].居舍,2019(08):116.

[2]张晓雅.珠海某片区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分析[J].低碳世界,2019,9(02):143-144.

[3]周玉文.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设计暴雨探讨[J].给水排水,2019,55(03):59-63.

[4]赵建伟.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[J].低碳世界,2019,9(02):209-210.

[5]杜万里.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[J].智能城市,2016,2(08):113+115.

[6]石战.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[J].现代园艺,2019(04):155-156.

胡良红(1978-),男,安徽石台人,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,硕士,高级工程师。专业方向:道路与桥梁工程。

文章来源:《灌溉排水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gpsxbzz.cn/qikandaodu/2021/0322/647.html



上一篇: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分析
下一篇:居住区绿地雨洪管理策略及设计方法研究

灌溉排水学报投稿 | 灌溉排水学报编辑部| 灌溉排水学报版面费 | 灌溉排水学报论文发表 | 灌溉排水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灌溉排水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